6月1日,我國首個百萬噸級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項目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這標志著我國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監測的全套鉆完井技術和裝備體系,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中控,二氧化碳回注系統運轉正常!”上午9時30分,在距離深圳西南約200公里的恩平15-1平臺上,高碳原油生產井、生產處理系統、二氧化碳壓縮機及分子篩脫水橇等設備依次啟動。在隆隆的設備轟鳴聲中,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獲、分離、加壓至氣液混合的超臨界狀態,通過一條海底“綠色通道”回注至距平臺3公里遠、在海床800米底下的“穹頂”式地質構造中。 二氧化碳封存回注通過工程技術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圍內的陸上或海底咸水層,是國際公認的有效促進碳減排的重要措施。該工程投用后,所在區域的海上鉆井平臺在開采油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將被采集,規?;蚝5椎貙幼⑷?預計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萬噸,累計將超過150萬噸。 中國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實施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開展地質油藏、鉆完井、工程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攻克海上操作空間受限、海洋高濕高鹽環境等一系列難題,有力促進了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和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未來,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科研攻關,持續推進海上油氣田綠色開發,并積極探索“岸碳入?!?為沿海高排放企業開辟降碳環保新道路,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 |